特殊種植條件下的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選擇與應用
一 、耐鹽堿的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選擇與應用
鹽堿對植物造成的主要傷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細胞質中金屬離子(主要是Na+)的大量積累,它會破壞細胞內離子平衡并抑制細胞內生理生化代謝過程,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最終因碳饑餓而死亡;二是鹽堿土壤是一個高滲環境,它能阻止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從而使植物因"干旱"而死亡.同時鹽堿土壤pH值較高,這使得植物體與外界環境酸堿失衡,進而破壞細胞膜的結構,造成細胞內溶物外滲而使植物死亡。因而,受鹽堿脅迫的植物一方面要降低細胞質中離子積累,另一方面還通過積累過程產生某些特殊的產物,如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等來增強細胞的滲透壓,阻止細胞失水,穩定質膜及酶類的結構。
鹽堿地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加之強烈蒸發,鹽分不斷積累于地表,水文、地質條件惡化。因此在低洼鹽堿地造林,要慎重選擇樹種。
(一)、喬木樹種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堿地造林的先鋒樹種,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種植。 垂柳:喜生活在濕地和水邊,中度耐鹽堿,可作鹽堿地重要防護林樹種。 旱柳:是沙堿地速生樹種之一,耐水濕,適宜在輕度硫酸鹽土地上生長。在澇堿相隨地區的河渠兩側及鹽堿洼地可種植,宜作為先鋒樹種及薪炭林。亦是農田防護林的良好樹種。 臭椿:生長迅速,為鹽堿地初期造林的先鋒樹種,并可護岸防風。可在渠道兩側及地勢較高處的道路兩側種植。 苦楝:耐鹽力僅次于刺槐,能在干燥瘠薄的鹽堿地上生長,蟲害少、生長快、萌芽力強。 毛白楊:在肥沃濕潤的地方生長良好,在輕鹽堿地也能正常生長,并能耐短期水淹。適宜做速生豐產林、農田防護林以及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雜交楊:如中林46楊、69楊等,在土壤含鹽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米、雨季有積水的情況下生長正常,為用材林、防護林、四旁綠化的良好速生樹種。 白榆:較耐鹽堿,土壤含鹽量不超過0.4%時生長良好。可做材林、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桑樹:耐鹽、耐水性都很強,可在農田防護林兩側種植。 梨樹:為耐寒、耐澇、中度耐鹽性果木樹種之一,如用杜梨作為嫁接梨樹的砧木,耐澇堿性更強。能在含鹽量0.6%的土壤上生長。 杏樹:為最耐鹽堿性果樹之一。 棗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堿性土地外,均可栽培。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能力很強,對地下水位的高低也無嚴格要求,甚至在積水30厘米~70厘米,歷時30天的情況下生長仍無明顯影響。 泡桐:適宜沙堿地生長,主要作為農田防護林,但怕水淹,不耐濕。
(二)、灌木樹種
紫穗槐: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可做鹽堿沙地區防風林帶中的低層林木,在土壤含鹽量0.4%時生長良好。 白蠟條:能在含鹽量為0.2%~0.5%的低濕土壤上生長。可做四旁綠化樹種及培育白蠟干。水淹多天仍能成活生長。 怪柳:耐旱、耐瘠,高度耐鹽堿,可防風、固沙、護岸,鹽堿地區各級渠道兩側及草木不生的鹽堿地皆可栽種。 杞柳:落葉灌木,生長迅速,適應性強,耐輕度鹽堿,可固沙護岸。適宜在輕度鹽堿濕地,河灘堿地、平原坡地、沙堿荒地種植。 耐鹽堿樹種[64種]:石楠、楸樹、重陽木、杜梨、構樹、臭椿、絨毛白蠟、堿蓬、千頭椿、中國白蠟、旱柳、饅頭柳、榆樹、欒樹、泡桐、刺槐、桂香柳、棗樹、桑樹、皂莢、絲綿木、合歡、杜仲、君遷子、鹽膚木、火炬樹、山桃、新疆楊、檜柏、龍柏、檉柳、紫穗槐、金雀梅、錦雞兒、多花薔薇、金銀木、白刺花、木槿、石榴、胡枝子、接骨木、月季、西府海棠、金葉女貞、水蠟、小葉女貞、紫丁香、白丁香、暴馬丁香、華北香薷、海州常山、碧桃、榆葉梅、黃刺玫、珍珠梅、錦帶花、紫葉小檗、紅葉李、膠東衛矛、砂地柏、劍麻、大葉黃楊、早園竹、五葉地錦、雞矢藤、爬山虎、美國凌霄、金銀花、山蕎麥。
以下是幾種耐鹽堿的植物:
1 檉柳 檉柳又名三春柳,其干紅枝軟,花色美麗而花期長,可3次開花。樹柳不是柳,因其葉纖枝細下垂,迎風飄曳如榴枝而得名。檉柳耐水濕、耐鹽堿、耐瘠薄,故在園林中可植天湖邊、岸旁、河灘上。 2 沙蓬草 就是這種沙蓬草。當地人叫老鼠刺。三百多年來,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草,一直是晉江沿海一帶防風固沙的一道屏障。...自小就知道家鄉百姓風沙之苦的施瑯,在臺灣期間,因巡視海疆,見這種沙蓬草既耐鹽堿,又抗干旱,可以防風固沙 3 沙棗 喜光,耐寒,喜干冷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 是西北沙荒、鹽堿地區也護林及城鎮綠化的主要樹種,常作行道樹,可植籬,也可與小葉楊、等樹種配置。 4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又稱綿槐、紫花槐,豆科紫穗槐屬,是優良綠肥及莖條材兼用木本植物 紫穗槐對土地要求不嚴,耐鹽堿、耐瘠薄、耐旱、耐澇、耐寒、抗沙壓、抗逆性強、根系發達,并具有很強的抗病、蟲、抗煙和抗污染能力。紫穗槐苗期在土壤含鹽量0.3%左右能正常生長,一年生以上苗木可耐鹽0.5%,耐鹽程度僅次于檉柳、沙棗。 二 、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選擇與應用
植物和水是營造生態居住區自然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兩個元素,而水生植物則是園林水景營造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通過選取適宜的水生植物,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不僅可以豐富水面景觀,彌補以往大面積水體因缺乏植物的單調,而且水生植物的栽植還能實現水質的凈化,一改以前采用機械循環或化學藥劑的方法,減少了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善了水質。 在城市綠地、公園建設和大型標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觀水池不斷涌現,房地產開發中水景住宅亦成為一大熱點。隨著水景的廣泛應用和人們對其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確保景觀水體的清潔、清澈,并具有一種讓人親近的自然美已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而水生植物作為一種既有造景又有潔水功能的植物材料,已被越來越多得應用到景觀水體的具體營造之中。
1水生植物的重要功能
1.1水生植物的生態功能 水生植物在水體產氧、氮循環、水質調控、沉積物吸附,以及為水生動物、部分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隱蔽場所和食物中起著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生境類型及其不同的演替階段中,部分種類還可作為各類型或階段的指示植物種。它們的生長狀況能直接或者間接反映出某個水域或水體的相應物理、化學及其它環境指標,有利于人們對水質變化的調控。研究結果表明,一些水生植物對水體內的污染物具有相應的去除效果。如:鳳眼蓮可去除氮、磷、鉛、鋅等元素,苦草可去除砷、銅、鉛、鋅等元素,大藻可去除鉻、鉛、鋅等元素。
1.2水生植物的景觀功能 水生植物不僅可以觀葉、賞花,還可以欣賞其在水中的倒影。通過各種水生植物之間的相互配置,可以豐富景觀效果,創造園林意境。在以往的園林水景中,應用較多的有荷花、睡蓮、黃菖蒲、菖蒲、香蒲、蘆葦等種類,并不乏有以水生植物為主題的專類水景園。如杭州西湖的”曲院風荷”就因其獨特的荷花景觀而聞名。水生植物已日漸成為江河、湖泊、公園、池塘等水體造景的優良材料
2水生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水生植物材料的選擇 植物材料除了要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外,最好還應具備一定的去污能力,并模擬自然生態環境,達到水體自凈的效果。其中已知比較優良的種類有蘆葦、睡蓮、菖蒲、香蒲、水葫蘆等;同時還可以充分挖掘引種當地的野生水生植物,豐富景觀水體植物配置的內容,為水體綠化、美化提供更多的基礎材料。 由于生態系統中的物種越多,結構越復雜,則其穩定性越高。所以應考慮盡量增加水體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可以投放魚、蝦、貝類等水生動物以及種類和數量眾多的微生物,使各種群依據生態性原則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環環相扣,種群的類型和數量相對穩定,最終達到一種生態平衡狀態。 景觀水體中各個水域的深度和水體流速也決定了植物的種植選擇。大部分水生植物都有一定的適宜水深范圍,例如香蒲在水深0.15m的環境中生存占優勢、燈心草為0.05~0.25m、而蘆葦主要生長在岸邊和lm的水深范圍內。因此,應該根據種植區域的相應水深進行選擇,以保證植物能夠生存并發揮其功能。此外,在一些水體的入水口處往往水流速度相對較大,會破壞植物的生長。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在入口處選擇根系發達、植株較強健、比較耐水流沖擊的種類進行種植,如蘆葦等。
2.2水生植物的建植 水生植物的建植必須按照新建或原有水體的地理位置、大小、底質、形態、運動特點、水質特征等實際情況,根據水生植物的生態特征和景觀營造的需要來科學合理得進行設計。 降雨量的季節性變化或者其它一些因素往往會影響水體水位的變化,從而對水生植物的生存與種植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城市的景觀水體營造中,就應該著重考慮在水位變化下的景觀、生態和親水設計,即如何在一個具特定的地質結構和水位變化的景觀水體中,設計一個植被蔥郁的生態化的水陸邊界,并使人能恒常地與水親近,使水一生物一人得以在一個邊緣生態環境中相融共生。這就要求根據水體的功能特征,結合駁岸樣式來選擇水生植物的種植方式,如自然式覆土護岸種植、嵌式護岸種植等。
3水生植物應用的意義
3.1豐富景觀 水生植物,人們不但能觀葉、賞花,還能欣賞映照在水中的倒影。西方園林中提倡的野趣園,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配置來體現,如種植蘆葦、香蒲、慈姑等。由水生植物等要素組成的濕地豐富了水體景觀,增加了景觀的豐富度。在水環境的建設中人工濕地專家與景觀設計師的合作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隨著人工濕地技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完善,濕地在塑造住宅區自然生態環境、維護景觀水體等方面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3.2生態價值 研究證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大量繁殖,遏制底泥營養鹽向水中再釋放,以利于水體的生態平衡。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濕地系統,在凈化城市水體方面表現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態價值的最好體現。
3.3 創造意境 中國園林的水景常構成一種獨特的、耐人尋味的意境。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就是立意成功的范例。不管是從全院布局,還是植物材料的選擇上,都追求園林的意境美的表現,與西湖景區的自然特點和歷史古跡的緊密結合,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一段對北京大學未名湖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在這里,境由心生,作者用清新樸實的筆調描繪了處于夜晚月光下的未名湖的荷塘景觀,將作者的感受和當時的環境融為了一體。
4 水生植物應用需注意的問題
4.1不同的水位深度要選擇不同的植物類型及植物品種 不同生長類型的植物有不同適宜生長的水深范圍,在確定植物選擇時,應把握以下兩個準則,即“栽種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沒植株的第1分枝或心葉”和“1片新葉或1個新稍的出水時間不能超過4d”。這里說的出水時間是新葉或新稍從顯芽到葉片完全長出水面的時間,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質較肥的環境里更應該注意。
4.2不同土壤環境條件下選擇不同的植物品種栽種 土壤養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強的土壤栽種喜肥的植物類型,而土壤貧瘠、沙化嚴重的土壤環境則選擇那些耐貧瘠的植物類型。靜水環境選擇浮葉、浮水植物,流水環境選擇挺水類型植物。
4.3不同栽植季節選擇不同的植物類型栽種 在設計時,設計者應該預料到各種配置植物的生長旺季以及越冬時的苗情,防止在栽種后出現因植株生長未恢復或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況。因此,在進行植物配置選擇時,應該先確定設計栽種的時間范圍,再根據此時間范圍及植物的生長特性,進行植物的設計與選擇。
4.4不同的地域環境選擇不同的植物進行配置 在進行植物配置,尤其在人工濕地建設時,要堅持“以鄉土植物品種進行配置為主”的原則。鄉土的水生植物不僅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較低廉。對于一些新奇的外來植物品種,在配置前,要參考其在本地區或附近地區的生長表現后再行確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難。
4.5熟悉水生植物生物學特性及栽培管理方法 不管是設計人員還是施工人員,都必須熟悉所栽培的水生植物特性,以合理配置所用的水生植物,避免可能出現的施工問題。
4.6發揮濕地的作用 充分利用濕地的作用,注意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植被條件,建立一個由喬灌林、草濾帶、挺水植物帶、沉水植物帶和漂浮植物帶組成的與水體—濕地—濱水景觀—陸地景觀—人工環境的模式相適應的完整植物景觀生態系統。
4.7重視對野生水生植物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一直以來,園藝學家都比較重視植物的栽培引種和馴化,但因水生植物受生活環境的限制,其生命力較陸生植物脆弱,易于受到破壞,因而加強野生水生植物的保護刻不容緩。另外,對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野生水生植物的開發力度還不夠。如果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好,從中篩選出抗性較好、觀賞價值高的種類,就會為水體景觀的設計和營造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余地,也利于景觀多樣性的實現。 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凈化富營養化水體,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也是人工濕地系統發揮凈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5.選擇正確的水生植物種類 水生植被生態恢復和景觀構建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水生植物種類。要分析水生植物生物學特性、耐污性,對氮磷去除能力以及光補償點等因素,篩選出幾種具有一定耐性的,能適應水體發展現狀的物種
5.選擇正確的水生植物種類
水生植被生態恢復和景觀構建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水生植物種類。要分析水生植物生物學特性、耐污性,對氮磷去除能力以及光補償點等因素,篩選出幾種具有一定耐性的,能適應水體發展現狀的物種作為恢復物種,并為水生植被恢復和景觀構建提供植物材料。其次要按水生植物群落特點和沿岸帶生態系列進行配置。在水平上,恢復區功能決定了植被分布和類型。從景觀視覺角度,滿足生態恢復的前提下,對水生植物的色彩進行搭配。在垂直上,主要根據水文條件來配置濕生、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群落,并考慮不同植被的層次搭配和時間搭配。不論是垂直上,還是水平上植物群落配置都必須與整體景觀保持一定的平衡和比例關系等。
5.1 植物的選擇 水生植物作為水景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遍布水景園之角落,搖曳生姿、顧盼生輝,既美化環境、賞心悅目,又凈化水質,保持生態。海倫•納什在《庭園水景設計與建設》中說道“水已成為夢想和魅力的源泉。毫無疑問,庭園中一泓清水能給周圍環境增添一份舒適和情趣。我個人認為,庭園應該是一個避開喧鬧塵世的恬靜場所。隨著現代社會的日趨復雜,庭園水景中那份天然恬靜更能吸引起我們去創造生活中的靜謐時刻。” 水景園景觀建設的成敗。關鍵之一在于各種水生植物的選擇與配植。植物的配置合理與否,不僅影響景致的美觀,而且會因對水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生態平衡。通常需栽植多種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深水與淺水相互搭配,防止單一種群的生物侵害。一般水生植物的覆蓋面積占水面總面積的50-65%為宜。 水生植物一般包括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及沉水植物。 城市環境中水生植物的應用,除了景觀和藝術要求外,主要是在保護的基礎上,有效發揮水生植物生態和觀賞作用。本文針對應用中一些問題,師法自然,聯系水生植物個體生態學、水生植物群落結構和動態等基本特性,提出科學應用水生植物的基本要求。例如,某種水生植物準確的名稱、物候、對水質和基質的要求、群落特征等等,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項目的科學實施。
常用水生植物一攬表
挺水植物 :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蘆葦、香蒲、水蔥、燈心草(Juncus effuses)、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菖蒲、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風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慈姑、荷花、傘草(Cyperus altemifolius)等
浮葉及漂浮植物 :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 )、滿江紅、菱、水鱉(Hydrocharis dubic)、浮萍、荇菜等
沉水植物 :菹草、金魚藻、苦草、伊樂藻(Elodea canadensis)、輪葉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
5.2水生植被養護與水體的管理 除了對水生植物的栽培和養護技術,對枯萎死亡植物收割,防治二次污染的管理外,還要從生態系統水平,對水生植物及其相適應的水體環境進行管理。這種系統水平的管理只是對水生植物及其水體系統發展方面的調控,盡量減少人工和外來資源(例如水、能量、殺蟲劑和化肥等)的投入,形成了水生植物群落自維持的良性循環。有這樣一個案例,某濕地公園內一個淺水人工湖泊,沿岸帶種植的水生植物生長旺盛,特別是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等基本長滿了整個水域,影響到水域景觀。管理人員問筆者如何管理和控制水生植物,保持好的景觀效果。筆者問他這一湖泊水域如何功能定位,也就是說需要的是一個景觀水面還是沼澤?如果是景觀水面,那么需要對沉水植物進行控制或部分清除,太多的沉水植物冬季死亡后會影響水質,墊厚底泥層,改變湖泊的性質,向沼澤化方向發展。如果是需要典型沼澤,那么對現在沉水植物不僅不需要控制,而且還要人工加速其生長,促使湖泊沼澤化。針對這個湖泊,需要景觀水面的管理是把該湖泊及其水生植被發育控制在一個階段,采取的是使系統逆向演替的管理方法。需要典型沼澤的管理是把湖泊和水生植被目前的發育水平人工加速順向的推到某一個發育階段,是原生演替的方向。總之,從生態系統水平,對水生植物及其相適應的水體環境的管理,管理者是在開動水生植物及其環境系統這部“汽車”,而不是在騎“自行車”。系統演替及動態發展是它前進的動力,管理者主要任務是把握方向。
5.3 水生植物應用中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水生植物多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既有叢生的,又有散生的,產生的新植株或芽等在密度和規格上是不一樣的,給幾乎“公式化”的設計、苗木采購和種植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水生植物的密度和規格沒有喬木、灌木的苗木規格和密度那樣表述的清楚。對于叢生性植物,建議以叢作為密度單位進行設計,要求每叢3~4株或芽;對于散生性植物,可以株或芽作為密度單位。種植密度需要根據植物個體大小、繁殖能力以及環境條件等情況確定,不可千篇一律。水生植物苗規格表述,盡量不要采用蓬徑,而采用一年生苗、二年生苗、當年苗生長繁育幾個月以及植株高度作為依據,這樣更為科學。 城市生態建設中常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本地鄉土種類、從外地或國外引進種類以及觀賞園藝品種,它們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例如,大面積河道沿岸帶生態恢復和景觀構建采用較多的是本地鄉土種類以及少量引進種或園藝品種;公園景觀水體或住宅區水景的布置,則使用更多的為園藝品種。本地鄉土種類、從外地或國外引進種類以及觀賞園藝品種對環境要求不一樣。如果考慮對水質的耐受程度,本地鄉土種類好于引進種,最差的是園藝品種;對于同一富營養化的環境,本地鄉土種類生長發育情況也好于引進種,最差的仍為園藝品種。 此外,水生植物及其環境是許多鳥類、魚類和其他動物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水生植物及其環境又是一種脆弱的生態系統,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重視水生植物及其環境,更需要科學地保護和營建它,這樣水生植物及其環境才能可持續發展,我們也才會得到所需要的效果
其他精彩文章:
1.園林景觀與園林景觀設計
2.不要讓身邊的園林景觀消失
3.園林景觀中“鋪地”和“墻體”
4.景觀規劃常用術語講解
5.風景區規劃的兩個部分
6.風景區規劃常用英語翻譯
7.風景區規劃參考術語
8.別墅庭院景觀設計中植物的含義
9.園林景觀常見綠化植物選擇
10.城市道路景觀設計
11.景觀設計之室內花卉的選擇與養護
12.景觀設計展望--國際性和中國特色
13.園林設計之花園養護知識
14.園林設計之打造木制庭院景觀
15.園林設計之打造精巧時尚花園 |